close

  長江商報消息 ■馮冠軍(煙臺大學經管學院教師)
  時下“月光族”“月負族”流行,“房奴”“卡奴”日眾。如果有那麼一天靜心而思:一直以這種方式活下去,總是支大於入,這輩子會富有嗎峙潞苣押苣眩贍蓯親咴誄林卣竦牡纜飛稀�
  消費赤字只能致窮不能致富。我們知道企業都有一份財務報表,讓所有者明白是虧損還是盈利,如果收入小於支出就是虧損,而虧損企業是走不遠的。對個人同樣如此。
  學歷高不意味著就能富。學歷高或許收入會高一些,但往往支出更高,那也是虧損狀態。反而在“土豪”階層,學歷不高的倒比比皆是。比如華人首富李嘉誠只是小學畢業,而馬雲、馬華騰、俞敏洪等也只是本科而已。一個人是否富有,主要是看理財能力而不是學歷高低。
  努力工作未必能致富。眾所周知,如果只是一個工薪階層,即使做到了主管,雖然掙得多了但花得也更多,而且時間精力付出的也更多。看一下富豪榜,顯然他們無一是工薪階層。他們有什麼?他們有企業,有股票,或者說他們有資產。他們不是努力工作掙錢,而是建立資產(企業、房地產、股票等),讓錢努力為他工作。
  辦企業和投資的風險不一定大。如果什麼都不懂就貿然去投資,那自然風險很大,但學習證券知識適量資金入市,邊做邊學,顯然風險就要小很多。凡事都有成本,追求安穩的工作難道就沒有風險?當然也有,而且風險一點也不小,那就是直到退休也可能還在奔波,退休金還少得可憐。大家也都看到,即使很穩定的公務員,也在嚷著工資不高。在技術、信息日新月異的今天,什麼不做也不學其實更有風險,很快會被時代所淘汰。既然一定要學,何妨再多學一點能使人致富的賬務知識?
  成功者不是沒有失敗。失敗是成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正如沒有不摔倒就會走路的人。即使對投資大師巴菲特來說,失敗也在所難免。其最慘的一年是1999年,投資可口可樂虧損30.7%,吉列虧損34.1%,聯邦房屋抵押貸款虧損41%,通用再保險虧損50%。如果沒有學習、實踐、失敗,再學習、再實踐、再失敗,就不會有今天的巴菲特。他6歲就開始做生意向鄰居兜售可樂,10歲時就把在奧瑪哈公立圖書館里能找到的投資方面的書都讀完了,而且很多書都讀了兩遍。到19歲時,他讀了一本書,使其形成了基本的投資思維方式。雖然巴菲特大學讀的是著名的沃頓商學院,但他直言大學教授空有一套完美的理論,對賺錢技巧卻一無所知。
  轉變思維很重要,但還要付諸行動。以下是兩點行動建議,或許是很好的致富開端。
  一、用幾年時間還債,消除不良債務。巴菲特四十年的合作伙伴芒格如是說:當我年少的時候,我讀了《巴比倫最富有的人》。它教給我開銷不要超過收入,將餘額投資。書中提到每個月將收入的十分之一先支付自己以備投資,十分之七自己消費,十分之二用來還債。
  二、用業餘時間辦企業,學習證券等財務知識,不要貿然辭職。如果因為恐懼失敗,擔心損失幾百幾千元,而讓自己困於現狀,不學習不行動,從而無法致富,這才是最大的風險和最大的遺憾。
  簡言之,先支付自己,學習投資並不斷建立資產,讓錢為你工作是一條通往富裕之路。反之,超前消費,支出大於收入,為錢拼命工作,則往往陷入沉重的債務負擔而無法致富。  (原標題:致富從轉變思維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d71sdskdb 的頭像
    sd71sdskdb

    紐西蘭遊學-自助家遊學網

    sd71sdsk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