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1月15日新媒體專電 (“中國網事”記者覃星星)擋土牆坍塌約6米形成一個大缺口、地基不牢甚至徒手可掏出石塊……11日晚的一場大雨,讓廣西隆安縣喬建鎮龍堯村龍垚屯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在一場大雨面前暴露了當鋪諸多問題。在質疑施工方偷工減料同時,村民表示:“政府幫村民搬出地質災害點本是好事,但如此質量的房子誰敢住?”
龍垚屯地處深山,共有69戶居民340人,大部分住房為磚瓦房。一有颳風下搜尋行銷雨,屋後的大石山經常會有山石滾落,甚至砸穿農戶房牆,嚴重威脅村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隆安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陸日捷介紹,鑒於龍垚屯的居住區是一個支票貼現地質災害點,為保障村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政府決定對該屯69戶進行整體搬遷,集中安置。安置項目是2012年第二批中央預算內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要求2013年完成。
“中國網事”記者14日在隆安縣喬建鎮龍堯村龍垚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點看到,挖掘機、攪拌機正在緊張施工中。不遠處,未能經受住考驗的擋土牆有一個長約6米的缺口,十幾個工人正利用水泥和石塊修補室內設計之前塌掉的擋土牆。
知道記者來,村民紛紛趕來反映情況。一位村民站在擋土牆頂,用鞋踢踏擋土牆水泥面,只見石碴系統傢俱橫飛,很快就出現一個小坑。“我這鞋是塑料的,都能把9月砌的擋土牆石碴踢出來,你說這是啥質量?”
村民最擔心安置點房屋地基的質量。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大多數居民安置房的地基已經做好,但由於此前雨水沖刷,不少安置房的填土出現下陷,在靠近地基的地方下陷更為明顯,不少地基存在較大縫隙,通過肉眼可見。村民周榆傑用一根約40釐米長的棍子塞進地基縫隙處,一用力就全部塞進了縫隙深處。
另一位村民更是單手伸進石塊與石塊的連接處,徒手掏出大大小小的石塊。“地基用的水泥太少,難免不牢靠,搬到這個項目定居大家都覺得不安全,之前反映過多次一直沒效果。”周榆傑說。
村民黃天發說:“政府幫助我們易地扶貧搬遷,本是一件大喜事,但地基不牢,下麵是空的,偷工減料的房子質量不安全,萬一塌了傷人怎麼辦?”
為何計劃投資200多萬元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經受不住一場大雨的考驗?工程施工方隆安縣宏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受颱風“海燕”影響,11日當地遭遇強降雨,降雨最大的地方達到209毫米。“當時雨量較大,發生塌方的擋土牆附近堆積了大量的泥土,致使擋土牆承受不住雨水和泥土的重壓,於11日晚8時左右發生坍塌。此外,工人技術參差不齊,再加上監管不到位,使得地基看上去水泥較少。”
記者採訪瞭解到,負責地基和擋土牆具體施工任務的是宏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找來的農民施工隊。對於他們的資質,該公司陸姓負責人表示:“資質不太瞭解,現在找工人不容易,只知道他們之前多數都是砌石頭的,要想每個人都有操作證也比較困難。”
項目監理方桂林南方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莫超漢表示,前幾天大雨,這一項目未及時清理堆土,同時工人技術也存缺陷,未按設計要求施工,此前現場監理已數次對施工方口頭講過發現的問題,但沒什麼效果。“這一項目還未驗收,我們正著手研究方案,要求整改,不牢靠不合格的地方要重新施工。”
“責任主要在我們,我們不迴避質量問題。”宏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陸姓負責人表示,不會把責任完全歸於天災,針對出現的問題會召集施工人員、監理人員等對問題進行現場處理,該修複的修複,該加固的加固,該整改的整改,該返工的返工。堅持房屋質量終身制,負責到底。
項目承辦單位隆安縣發展和改革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對出現的問題將認真解決,召集施工方、監理方等部門現場查看後,儘快拿出可行的整改方案,並嚴格加強監管保障質量,決不允許類似問題再次出現,讓群眾住得安全放心。
(編輯:SN064)
- Feb 25 Tue 2014 00:28
廣西隆安扶貧搬遷房地基現裂縫 村民稱不敢住